当前位置:米古屋 » 站长资讯 » 行业资讯 » 文章详细

回不去的故乡

来源:米古屋 浏览:1001次 时间:2019-12-07

父亲母亲去世后,我拜托老家教书退休的大哥要健健康康地活下去。他健在,我们对老家的念想就在,常回家看看的愿望和热情就在。我有时戏称他是老家的卫士,鼓励他成为勇士。可不是么?两个弟弟和他们的家人都陆续进城定居了,两个妹妹也在县城里安居乐业。老家的几处院落,全靠大哥大嫂守着。他俩一前一后抄着手或背着手在几处院落里转悠的画面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他们守着的不是几座空院子,而是绝对不能解体的大家庭,特别是血脉亲情。

故乡

所以,活着,就是守着,守着就是守望。这就是我对大哥大嫂晚年农村生活的基本定义。然而,渐渐地,我却悟出了它的狭窄或狭隘。应该是:如今农村所有老人的活着,也都是守着与守望。前几年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说法,现如今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也渐渐把"儿童"们带往他们打工的地方,所在地政府给以一些政策性帮助,更有那些人间真情的志愿者们的热心肠的温暖。我们应该为此而庆幸而喝彩。

然而,单凭我一年几次下乡的感觉,村子里几乎就是老年人的天下了。老年体弱,他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短,足不出户、足不出屋的老年人并不稀罕。但是,我依然顽强且固执地认为,只要有老人们守着老家,我们这些游子们的想家热度就不会衰减。

然而,还是然而,到底是大哥不够争气啊,自从他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离世后,好像一夜之间,村庄就变空了。给大哥打墓穴的,忙活丧事的几乎全是古稀之人、耄耋老人。白发人送白发人,让我仿佛看到了一群互相帮衬着遁入故土的灵魂,愈发悲伤而凄凉!

一个原本生机勃勃热闹异常的村庄,没有了鸡鸣狗叫,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顽童们的追逐打闹,更没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的景像,即便是传统的红白喜事,也大大淡化了昔日的风光。村容村貌是比过去亮堂气派多了,可渊源流长的乡愁断流了,确切地说,几近断流。所谓留住乡愁的呼喚,反而被事实怼了个满怀。仅以我们周氏家族为例,百分之百的青壮年都远离故土谋生,有的竞然带着老人和上学的孩子在外地打拼。偌大的村庄从拥有两个学校到合并成一个学校,最后一个学校也没保住,只好合并到邻村去了。这个现状,不仅带来了家长成年累月风风雨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诸多麻烦和代价,而且形成了从娃娃们抓起的往外走的心理趋势。一个从大人到小孩都往外走的古老村庄,它的“空洞”未来让人忧虑!

给大哥烧百天纸那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灿烂的阳光下,一条整整洁洁的小胡同内,家家户户都关门落锁。空了的感觉直面而来,震颤人心,让我神差鬼使般地想起了我的那部卡壳一年有余的长篇小说《浑人八斤》。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小说就卡在八斤夫妇停留在一个叫“三棵树”的回家的路上,写不下去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下去了,小说戛然而止,八斤夫妇回不了家了。

我站在故乡小胡同的南端,呆楞良久,怅叹不止,思绪万千,我无法预期啥时能让八斤夫妇回到故乡······

(速写于2019丶12、6。)

作者信息:

周长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代表作: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赵忠祥写真》、报告文学集《鲲鹏腾飞的地方》、自选集《伟大的我们》、电视解说词: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京九》、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诗集《春天的自嘲》等。